热点推荐
服务百问
联系我们
绿洲同济建筑
联系电话:400-878-1922
地址:上海杨浦区赤峰路67号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8:00
发表时间: 2021-09-01 11:12:43
作者: 绿洲同济建筑
浏览:
7 冷热源
7.1 一般术语
7.1.1 制冷 refrigeration
用某种手段将热量从被控物体或者空间中排出,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这个温度的过程。
7.1.2 蒸气压缩式制冷 vapou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以机械能为驱动能量,通过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液体在气化时产生的吸热效应的制冷方式。
7.1.3 吸收式制冷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以热量为驱动能量,以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发生效应为驱动力,利用制冷剂液体在气化时产生的吸热效应的制冷方式。
7.1.4 吸附式制冷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以热量为驱动能量,以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附和脱附效应为驱动力,利用制冷剂液体在气化时产生的吸热效应的制冷方式。
7.1.5 制冷机 refrigerating machine
在某种动力驱动下,通过热力学逆循环连续地将热量从低温物体或介质转移到高温物体或介质,并用以制取冷量的装置。
7.1.6 热泵 heat pump
在某种动力驱动下,通过热力学逆循环连续地将热量从低温物体或介质转移到高温物体或介质,并用以制取热量的装置。它也可以实现制冷机的功能。
7.1.7 冷水 chilled water
由冷水机组等制冷设备提供的能满足空调或其他工艺降温需求的低温水。
7.1.8 冷却水 cooling water
带走冷水机组等制冷设备排放的冷凝热的冷却用水。
7.1.9 名义工况 nominal condition
用于设备性能检测的单组或多组规定的试验条件,通常规定在有关标准、产品铭牌或样本上。
7.1.10 制冷量 refrigerating capacity
在规定工况下,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的物质或空间中移除的热量,也称制冷能力。
7.1.11 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制冷及制热设备的制冷及制热量与其消耗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简称COP。
7.1.12 能效比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制冷设备的制冷量与其消耗功率之比,简称EER。
7.1.13 制冷季节能效比 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在制冷季节中,制冷及制热设备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其值用kWh/kWh表示,简称SEER。
7.1.14 制热季节能效比 heat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
在制热季节中,制冷及制热设备进行制热运行时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其值用kWh/kWh表示,简称HSPF。
7.1.15 全年性能系数 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
以一年为计算周期,同一台制冷及制热设备在制冷季节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制热季节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同一期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其值用kWh/kWh表示,简称APF。
7.1.16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冷水机组等设备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率下的运行时间等因素,进行加权求和计算获得,简称IPLV。
7.1.17 热力系数 thermodynamic coefficient
特指在吸收式制冷中,制冷量与向发生器中加入的热量之比,其值用kWh/kWh表示。
7.1.18 热力完善度 thermodynamic perfectness
是指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在相同的高温与低温热源之间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的比值。
7.1.19 免费供冷 free cooling
在不启动人工制冷设备的前提下,利用自然冷源提供冷量的供冷方式。
7.2 制冷剂与制冷循环
7.2.1 制冷剂 refrigerant
在制冷装置中实现循环制冷的工作介质,也称制冷工质,简称工质。
7.2.2 共沸溶液制冷剂 azeotropic refrigerant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组分相互溶解形成的混合制冷剂,在恒定的压力下,该混合制冷剂具有恒定不变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而且气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组分。
7.2.3 非共沸溶液制冷剂 zeotropic refrigerant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组分相互溶解形成的混合制冷剂,在恒定的压力下,该混合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不保持恒定,而且气相和液相具有不同的组分。
7.2.4 全球变暖潜能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用于表示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气候影响的指标,即在100年范围内,某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于相同效应的CO2的质量,简称GWP。
7.2.5 消耗臭氧潜能值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大气中氯氟碳化物质对臭氧层破坏的能力与R11对臭氧层破坏的能力之比值,简称ODP。
7.2.6 大气寿命 atmospheric lifetime
某物质排放到大气层被分解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7.2.7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 working pair of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在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由低沸点的制冷剂和用于吸收、解吸制冷剂的高沸点吸收剂组成的二元介质。
7.2.8 冷剂水 water as refrigerant
在吸收式制冷装置中,作为制冷剂的水。
7.2.9 压焓图 pressure enthalpy chart
以压力为纵坐标、比焓为横坐标表示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2.10 焓熵图 enthalpy entropy chart
以比焓为纵坐标、比熵为横坐标表示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2.11 压容图 pressure volume chart
以压力为纵坐标、容积为横坐标表示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2.12 防冻剂 antifreeze
加入液体中以降低其凝固点的一种化学剂。
7.2.13 闪发气体 flash gas
由于压力的降低,而导致液态制冷剂部分或全部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7.2.14 不凝性气体 non-condensable gas
存在于制冷系统中,在冷凝压力下不能被冷凝为液体的气体。
7.2.15 载冷剂 secondary refrigerant
在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吸收被制冷物体或空间的热量,并将此热量转移给制冷装置的蒸发器的介质。
7.2.16 制冷循环 refrigeration cycle
使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至高温热源的热力循环。
7.2.17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由制冷剂液体的气化、蒸气的机械压缩、蒸气的液化和液体的膨胀四个基本过程构成的制冷循环,为物质或空间提供冷量
7.2.18 吸收式制热循环 absorption heating cycle
利用吸收剂的吸收作用使制冷剂发生迁移的制热循环。
7.2.19 蒸气喷射式制热循环 vapor ejection heating cycle
利用喷射器使制冷剂发生迁移的制热循环。
7.2.20 蒸气压缩式制热循环 compression heating cycle
由制冷剂液体的气化、蒸气的机械压缩、蒸气的液化和液体的膨胀四个基本过程构成的制热循环,为物质或空间提供热量。
7.2.21 排气压力 discharge pressure
压缩机出口处排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压力。
7.2.22 排气温度 discharge temperature
压缩机出口处排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
7.2.23 冷凝 condensation
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变成液态的状态变化过程。
7.2.24 冷凝压力 condensing pressure
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时的压力。
7.2.25 冷凝温度 condensing temperature
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时,对应于冷凝压力的饱和温度。
7.2.26 再冷 subcooling
在一定压力下,温度降低至该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以下的液态制冷剂的状态。
7.2.27 再冷度 degree of subcooling
在一定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与再冷状态下的温度之差。
7.2.28 节流膨胀 throttling expansion
制冷剂通过孔口时发生的降压、膨胀过程,该过程中制冷剂与外界无机械功的转移。
7.2.29 蒸发压力 evaporating pressure
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7.2.30 蒸发温度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时,对应于蒸发压力的饱和温度。
7.2.31 吸气压力 suction pressure
压缩机进口处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压力。
7.2.32 吸气温度 suction temperature
压缩机进口处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
7.2.33 过热 superheat
在一定压力下,温度上升到该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以上的气态制冷剂的状态。
7.2.34 过热度 degree of superheat
在一定压力下,制冷剂在过热状态下的温度与其饱和温度之差。
7.3 冷热源系统与设备
7.3.1 压缩式制冷机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用制冷压缩机压缩制冷剂蒸气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7.3.2 制冷压缩机 refrigerating compressor
制冷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制冷剂气体流过此压缩机时,压力提高,容积缩小。通常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涡旋式、旋转式等形式。
7.3.3 冷凝器 condenser
制冷剂蒸气在其中被冷凝成液体的换热器。常用形式有风冷式、水冷式、蒸发式以及壳管式、套管式、板式、淋激式等形式。
7.3.4 蒸发器 evaporator
液态制冷剂在其中进行吸热而蒸发的换热器。常用形式有满液式、干式、喷淋式、降膜式以及壳管式、板式、水箱式等形式。
7.3.5 热力膨胀阀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
用以自动调节进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流量,并使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气的过热度保持在规定限值内的节流装置。
7.3.6 电子膨胀阀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按照预设程序调节进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流量,并使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过热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节流装置。
7.3.7 油分离器 oil separator
将油和油雾滴从气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的设备,通常安装在压缩机的排气管道上。
7.3.8 过滤器 filter
除去并储存流体中的固体物质的设备。
7.3.9 干燥器 drier
贮有干燥剂的设备。在制冷系统中用来除去系统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内所含的水分。
7.3.10 贮液器 liquid receiver
制冷系统中用于贮存液态制冷剂的容器。
7.3.11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non-condensable gas purger
排除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设备。
7.3.12 油冷却器 oil cooler
利用冷却水、空气或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润滑系统中的油,以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换热器。
7.3.13 吸收式制冷机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用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制冷的设备。
7.3.14 发生器 generator
在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加热从吸收式工质对中析出制冷剂的部件或设备。
7.3.15 吸收器 absorber
在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吸收剂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的部件或设备。
7.3.16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aqua-ammonia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以氨为制冷剂、以水为吸收剂完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7.3.17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igerating machine
以水为制冷剂、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完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7.3.18 单效 single-effect
驱动热源在发生器中被直接利用一次。
7.3.19 双效 double-effect
驱动热源在高压发生器中被直接利用,并在低压发生器中被间接地再次利用。
7.3.20 三效 triple-effect
驱动热源在三级发生器中被直接和间接利用了三次。
7.3.2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single-effect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驱动热源在机组的发生器中被利用一次,发生出的制冷剂蒸气直接进入冷凝器冷凝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7.3.22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double-effect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驱动热源在机组的高压发生器中被直接利用,所发生出的制冷剂蒸气作为低压发生器的热源再次加以利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7.3.23 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direct-fired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以燃料的燃烧热为驱动热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7.3.24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 steam-jet-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通过高压蒸汽喷射器引射来自蒸发器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并使其增压以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7.3.25 喷射器 ejector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蒸汽通过一个具有渐缩惭扩断面的喷嘴时产生的高速蒸汽流,使该处形成较低的静压力,进而将来自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吸入,维持蒸发器所需压力的设备。
7.3.26 烟气换热器 fumes heat exchange
将烟气作为热流体,将其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的热交换设备。
7.3.27 冷水机组 water chiller
在某种动力驱动下,通过热力学逆循环连续地产生冷水的制冷设备。
7.3.28 压缩式冷水机组 compression-type water chiller
以压缩式制冷循环来制取冷水的机组。按照所采用的压缩机形式不同,可分为离心式、螺杆式、活塞式、涡旋式和旋转式冷水机组。
7.3.29 吸收式冷水机组 absorption-type water chiller
以吸收式制冷循环来制取冷水的机组。根据驱动能源的不同,可分为热水型、蒸汽型和直燃型冷水机组;根据驱动热源在发生器中的利用次数,可分为单效、双效和三效吸收式冷水机组。
7.3.30 蒸汽喷射式冷水机组 steam jet-type water chiller
以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来制取冷水的机组。
7.3.31 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evaporative water chiller
以不饱和空气中蕴含的干空气能作为驱动势,利用空气强制循环和水的蒸发制取冷水的制冷机组。
7.3.32 间接蒸发冷水机组 indirect evaporative water chiller
以不饱和空气中蕴含的干空气能作为驱动势,在空气和水直接接触进行蒸发冷却过程之前,先对空气进行等湿降温从而制取冷水的机组。冷却产生冷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露点温度。
7.3.33 定流量冷水机组 constant-flow water chiller
在运行过程中,不实时改变冷水流量与冷却水流量,而是通过改变水温差来适应负荷变化的冷水机组。
7.3.34 变流量冷水机组 variable-flow water chiller
在运行过程中,改变流过制冷机组的冷水流量或冷却水流量来适应负荷变化的冷水机组。
7.3.35 定速冷水机组 constant-speed water chiller
压缩机转速恒定的冷水机组。
7.3.36 变速冷水机组 variable-speed water chiller
可调节压缩机转速改变制冷量的冷水机组。
7.3.37 直接式常压热水机组 atmospheric direct-contact heat water unit
机组内热媒水直接与循环水接触,将循环水加热至所需温度,且始终处于常压运行状态的机组。
7.3.38 间接式常压热水机组 atmospheric indirect-contact heat water unit
通过机组内的内置热交换热器将循环水加热至所需温度,且始终处于常压运行状态的机组。
7.3.39 蓄冷 cool storage
利用某些工程材料或工作介质的蓄冷特性,贮藏冷量并加以合理利用的一种贮能技术。
7.3.40 全负荷蓄冷 full cool storage
将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的冷负荷全部转移到电力低谷时段,启动制冷机进行蓄冷;在白天空调时制冷机组不运行,而由蓄冷装置释冷,承担空调所需的全部冷量。
7.3.41 部分负荷蓄冷 partial cool storage
全天所需冷量部分由蓄冷装置供给,部分由制冷机供给,制冷机在全天蓄冷与用冷时段,基本上24h持续运行。
7.3.42 直接膨胀式蓄冷系统 direct-expansion cool storage system
在蓄冷工况下,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直接与蓄冷介质接触进行换热制备并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
7.3.43 冰蓄冷 ice cool storage
利用水或水溶液作为蓄冷介质,制取冰或冰晶即一种冰水混合物来蓄存冷量的方法。
7.3.44 完全冻结式冰蓄冷系统 total freeze-up ice storage sys-tem
蓄冰时蓄冰槽内无需预留冷水,制冰率达70%以上的一种静态储冰的内融冰蓄冷系统。
7.3.45 蛇形盘管蓄冰装置 serpentine coil ice storage device
浸没在满水的蓄冰槽中的换热盘管为蛇形的蓄冷装置。
7.3.46 圆形盘管蓄冰装置 circular coil ice storage device
浸没在满水的蓄冰槽中的换热盘管为圆形的蓄冷装置。
7.3.47 U形盘管蓄冰装置 U-shape coil ice storage device
浸没在满水的蓄冰槽中的换热盘管为U形的蓄冷装置。
7.3.48 水蓄冷(热) water cool(heat)storage
利用水的显热蓄存冷(热)量的方法。
7.3.49 共晶盐蓄冷 eutectic salt cool storage
利用共晶盐的相变潜热蓄存冷量的方法。
7.3.50 全负荷蓄热 full heat storage
将夜间高峰时段的热负荷全部转移到白天负荷低谷时段,白天蓄热材料蓄存热量;夜间蓄热装置放热,承担供暖所需的全部热量。
7.3.51 部分负荷蓄热 partial heat storage
夜间所需热量部分由蓄热装置供给,部分由其他热源供给。
7.3.52 冷却水系统 cooling water system
由散热设备、输送设备及管路组成的以水为载冷介质的,将制冷机产生的冷凝热排至室外环境的系统。
7.3.53 冷却塔 cooling tower
利用水对空气的蒸发吸热效应达到使冷却水降温目的的一种换热设备。按冷却水与空气是否直接接触分为开式、闭式两类;按水流与空气的流向关系分为逆流、横流两类。
7.3.54 鼓风式冷却塔 forced draft mechnical cooling tower
采用风机向塔内送风以保证冷却效果的冷却塔
7.3.55 引射式冷却塔 spray cooling tower
无冷却风机,采用高速的水流通过喷水口射出,引射一定量的空气进入塔内进行换热的冷却塔,也称无动力冷却塔。
7.3.56 冷却水泵 cooling water pump
在空调系统中,驱动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水泵。
7.3.57 冷水泵 chilled water pump
在空调冷水系统中,驱动冷水循环流动的水泵。
7.3.58 热水泵 hot water pump
在空调热水系统中,驱动热水循环流动的水泵。
7.4 锅炉与锅炉房
7.4.1 锅炉 boiler
利用燃料燃烧等能量转换获取热能,生产规定参数(如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的设备。
7.4.2 锅炉房 boiler room
内部设置有锅炉及/或辅助设备的房间或单独建筑物。
7.4.3 电热式锅炉 electric boiler
通过电-热转换产生热量的锅炉,热介质有蒸汽、水等。
7.4.4 热水锅炉 hot water boiler
用于制取热水的锅炉。
7.4.5 蒸汽锅炉 steam boiler
用于制取蒸汽的锅炉。
7.4.6 常压锅炉 atmospheric pressure boiler
锅炉本体开孔与大气相通。在任何工况下,炉体内不承受供热系统的水柱静压力的锅炉。
7.4.7 真空相变锅炉 vacuum boiler
在封闭炉体内部形成真空环境,通过燃烧或其他方式加热炉体内热媒水至蒸发并在内置换热器表面凝结放热加热供热系统热介质的锅炉,简称真空锅炉。
7.4.8 负压锅炉 negative pressure boiler
锅炉本体不与大气相通,炉体内为负压的锅炉。利用水在低压情况下沸点低的特性,可快速加热封密的炉体内填装的热媒水。
7.4.9 承压锅炉 pressure boiler
锅炉本体不与大气相通,炉体内为正压的锅炉。
7.4.10 冷凝锅炉 condensing boiler
用烟气冷凝的方式来吸收锅炉尾部排烟中的显热和水蒸气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的锅炉。
7.4.11 燃油锅炉 oil-fired boiler
以油为燃料的锅炉。
7.4.12 燃气锅炉 gas-fired boiler
以燃气为燃料的锅炉。
7.4.13 电热式承压热水锅炉 electric pressure hot water boiler
通过电-热转换产生热量,工作中锅炉本体承受一定压力生产热水的锅炉。
7.4.14 电热式常压热水锅炉 electric atmospheric pressure hot water boiler
通过电-热转换产生热量,顶部设有通大气口,锅炉本体始终处于常压运行状态的热水锅炉。
7.4.15 电热式蒸汽锅炉 electric steam boiler
通过电-热转换产生热量,生产蒸汽的锅炉。
7.4.16 卧式内燃烟管锅炉 horizontal combustion smoke-tube boiler
锅壳纵向轴平行于地面且燃烧室包含在锅炉本体内的烟管锅炉。
7.4.17 卧式烟水管锅炉 horizontal smoke-water-tube boiler
锅炉内既有烟管受热面又有水管受热面的卧式锅炉。
7.4.18 蒸汽过热器 steam superheater
在锅炉中将蒸汽从饱和温度进一步加热至过热温度的部件。
7.4.19 烟气热回收器 flue gas heat recovery facility
锅炉尾部烟道中利用低温烟气加热给水的受热面,在使用燃煤锅炉时,称为省煤器。
7.4.20 空气预热器 air preheater
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内部的散热片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的受热面。用于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
7.4.21 安全阀 safety valve
当进口侧工质静压超过其起座压力时能立即起跳,自动泄压,以防止因压力过高而导致压力容器破坏的阀门。用于蒸汽、液体或气体。
7.4.22 额定蒸发量 nominal capacity
蒸汽锅炉在额定压力和温度下,保证一定效率的每小时最大连续蒸发量。
7.4.23 额定热功率 nominal heating capacity
锅炉在额定压力和温度下,保证一定效率的每小时最大连续产热量。
7.4.24 受热面蒸发率 evaporation rate of heating surface
单位面积受热面每小时所产生的蒸汽量。
7.4.25 锅炉热效率 boiler thermal efficiency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与锅炉输入热量之比。
7.4.26 储油罐 oil tank
在燃油锅炉供油系统中,为保证使用期内供油连续性而设置的集中储存燃油的设备。
7.4.27 日用油箱 daily-use oil tank
在燃油锅炉供油系统中,为保证单日供油连续性而设置的储存燃油的设备。
7.4.28 输油泵 oil pump
在燃油锅炉供油系统中,将室外储油罐中的燃油输送至室内日用油箱的油泵。
7.4.29 全自动软水器 automatical softener
带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实现自动转换运行、再生程序的水软化处理设备。一般由控制器、控制阀、树脂罐及盐箱组成。
7.4.30 旁流水处理器 side-stream treatment
从循环水系统中分流出部分水,对其进行过滤、软化和净化等处理的设备。常见的为金属电极式旁流水处理器。
7.4.31 软水箱 soft water tank
在锅炉供水系统中用于储存经过软化处理的软水的设备。
7.4.32 热水循环泵 hot-water circulating pump
串联安装在锅炉水循环系统下降管的出口,是热水在循环系统内作强制流动的大流量、低扬程水泵,又称控制循环泵。
7.4.33 热电联产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
同时生产电能和可用热能的联合生产方式,简称CHP系统。
7.4.34 冷热电联产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在生产电能的同时,向外供给冷量、热量的联合生产方式,简称CCHP系统。
7.5 可再生能源
7.5.1 太阳能集热器 solar collector
吸收太阳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递到传热介质的装置。
7.5.2 平板型集热器 flat plate collector
吸热体表面基本为平板形状的非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
7.5.3 聚光型集热器 concentrating collector
利用反射器、透镜或其他光学器件将进入采光口的太阳辐射改变方向并会聚到吸热体上的太阳集热器。
7.5.4 真空管集热器 evacuated tube collector
采用透明管,通常为玻璃管并在管壁与吸热体之间有真空空间的太阳能集热器。
7.5.5 集热器总面积 gross collector area
整个集热器的最大投影面积,但不包括固定和连接传热介质管道的组成部分。
7.5.6 集热器倾角 tilt angle of collector
太阳能集热器与水平面的夹角。
7.5.7 太阳能负荷率 solar load rate
设计状态下,由太阳能提供的热量占系统总热负荷的百分比。
7.5.8 太阳能贡献率 solar energy contribution rate
太阳能在某个时段提供的能量与该时段供暖或空调所需要的能耗的比值。
7.5.9 空气源热泵 air-source heat pump
以空气为低温热源制取热水或热风的热泵。其中,制取热风的空气源热泵称为空气-空气热泵,制取热水的空气源热泵称为空气-水热泵。
7.5.10 水源热泵 water-source heat pump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制取热水或热风的热泵。其中,制取热风的水源热泵称为水-空气热泵,制取热水的水源热泵称为水-水热泵。
7.5.1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换热系统系统、建筑物内供热空调系统组成的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7.5.12 污水源热泵 sewage-source heat pump
以城市原生污水或再生水作为低温热源的水源热泵。
7.5.13 地埋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也称土壤换热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换热器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7.5.14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器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7.5.15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in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换热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7.5.16 地表水换热系统 surface water 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换热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7.5.17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open-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换热的系统。
7.5.18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closed-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换热的系统。
7.5.19 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
连接地源侧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7.5.20 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水井。
7.5.21 回灌井 injection well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水井。
7.5.22 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水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7.5.23 太阳能光热 solar thermal energy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或其他方式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也称太阳能热利用,简称STE。
7.5.24 太阳能光电 photovoltaic
利用太阳能电池中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也称太阳能光伏,简称PV。
7.5.25 太阳能热水系统 solar hot water system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以制取热水的系统。通常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贮水箱、泵、连接管道、支架、控制系统和必要时配合使用的辅助能源,简称SHW。
7.5.26 干空气能 dry air energy
当有水源存在时,干燥空气由于处在不饱和状态而存在对外做功的潜在能力,用干燥空气的这种对外做功的潜在能力表示其蕴含的能量。